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一个街巷里,张有海跟着导航来到一处街巷里,很快发现了一条巷子里停着的共享电单车,于是他把三辆共享电单车搬到了路边,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。将车辆挪到合法停车处,是张有海每天的 ...
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一个街巷里,张有海跟着导航来到一处街巷里,很快发现了一条巷子里停着的共享电单车,于是他把三辆共享电单车搬到了路边,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。 将车辆挪到合法停车处,是张有海每天的工作,作为一名新的就业形态劳动者,在共享经济的春风下,他从一位传统工人成功转型,三次实现了从传统工人三次创业的成功转型。 家庭变故,到昆明打工去了。 解家庄,距武定县城3公里,是张有海一家祖辈居住的地方。 学业成绩优异的张有海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,却碰上父亲因常年酗酒突然病倒,不就之后父亲离世。「那时候治病的钱都是找亲戚借的,后事家里欠了2000多元,这是一笔不小的债务。"张有海一意孤行地对母亲说:“不上学。 一九八七年出生的张有海,20岁,因为武定当地工作机会不多,和同村的同伴一起去了100公里之外的昆明。那是他第一次到昆明,也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活动。 起先,张有海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保镖工作。工作两年之后,看到了一些工作机会,他开始考虑“怎样赚更多的钱”。 从那以后,他转到消防管道的安装工,每天都要忙个不停,“管道很重,而且屋顶的安装位置很危险,安装的时候很危险,作业过程要特别注意安全。”虽然食宿条件很差,月薪三四千元,但张有海对记者说,这一干就是7年。 本来认为“好日子”即将来临。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张有海,母亲身体越来越差,2016年,他选择回家乡,在照顾母亲的同时,还在种地,打零工,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搬家。 张有海带着存款,再加上政府补助和无息贷款,让妈妈住得更舒服,开始重建老房子。原以为“好日子”即将来临,母亲突然脑溢血。盖房子时欠了九万元,加上因病而欠的七万元,他身负16万元债务。 由于妈妈血糖高,张有海每天回家跟妈妈吃饭,饭后再按医生的指示帮助妈妈注射胰岛素。家中虽有种庄稼,种菜,养鸡鹅等等,张有海从不让妈妈操心。 妈妈医好以后,也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,陪着照顾母亲的重担压着张有海的肩膀,他无法离开武定外出打工,只能在农闲之余去不远的县城里当一名“站街工”。 县内工业弱,工厂少,就业机会非常有限,除了'站街工',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。张有海介绍说,“站街工”只能零零散散地帮别人干点活儿,搬动东西,收入很不稳定。 "一家人在一起很快乐" 每一天,张有海都要“不甘心”,要主动“搬”命运。随着共享电动车在县城布局,让他这样的“留守青年”看到了就业的新机遇。 2019年6月,松果共享电单车进驻武定,张有海觉得这是一个“就近就业”的好机会。他说:“我在昆明骑过共享单车,感觉这一行业在县城更新鲜。"看完招工信息,他抱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报名,最终成为一名搬车工。 因为不会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工作软件,也不会骑三轮车,再加上路不通,张有海刚开始工作时,每天只能搬三四十辆车。”“同事都能挪那么多,为什么自己就不行?"工作之余,他就专门带手机去大街小巷,根据导航认路,熟悉工作场景。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,半年后,每天可以挪190辆车。 每日搬走190辆是松果旅行在武定对搬运工的上限要求,因为这件工作本身就很繁重,如果再多的话,就会给员工造成过度疲劳的危险。”“其他人可能需要8小时的时间来移动,但是我通常可以在6小时内完成。现在张有海的工作忙得不亦乐乎,工作空闲的时候还去摸索共享电单车维修工作,“几乎所有一线业务都会有。 "把车移到正确位置。"对他目前的工作进行了介绍,“为方便市民出行,我们会及时把一些低车效汽车转移到需求较大的地方。”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,以及共享电单车受到武定市民的青睐,张有海的工资也实现了增长,从最初的3000多元涨到如今的五六千元。「赚的钱比昆明多,花的钱也比昆明少。」 三年多来,由于每天都在“搬对”共享电单车,张有海也把生活搬到了一个更好更正确的地方。 买房,是张有海一直以来的愿望。2020年初,经过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,终于在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,除了工作,照顾妈妈,陪老婆成了张有海生活的全部。 |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