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有400万个停车位,但你还是找不到地方停车。截至今年8月,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是570万左右。在北京停车已经不是一个问题,基本是一种灾难了。对于北京土著老何来说,出门前等女友化妆不是最痛苦的,去商场找地方 ...
北京有400万个停车位,但你还是找不到地方停车。 截至今年8月,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是570万左右。 在北京停车已经不是一个问题,基本是一种灾难了。 对于北京土著老何来说,出门前等女友化妆不是最痛苦的,去商场找地方停车才令人头疼。 等女友化妆要一个小时,从家到三里屯要一个小时,找车位又一个小时。 下午两点出门,四点进了商场。 “我让她坐车里陪我一块找,她嫌时间长,头晕;让她先下车等,我回来又说我没用,这么半天连个车位都找不到。” 无论你是什么级别的大富豪,在北京找停车位这件事上,可能分分钟变成Loser。 当你和女友一起出门又找不到停车位时 1.想停车,摇一摇 “我们结婚时开始摇,孩子都生出来了还没摇到。” 你以为这是摇号买车? 不是的,这是在摇自己小区的停车位。 老何的朋友住在北五环外。他们小区,车位和户头比例1:10。 “每10户只有1个停车位,每年摇一次,一次等一年。” 隔壁小区更人性化,三个月摇一次。车位流动性更大,促成了多起民间口角。 有的业主在家供奉“车位神”,祈祷下个季度顺利摇到停车位。 不过“想停车,摇一摇”的案例不止存在于北京,2017年5月,合肥一小区业主就因开发商提供的摇号车位过少而拉起横幅,他们每个月摇一次号。 这个频次确实很难掌握,想让更多业主更快的雨露均沾,业主们却说:反对每月摇号,又不是来大姨妈。 2.比谁下班早 有些等不及的人会在路边停车,临街车位是这些失志者的必争之地。 老何也是其中之一。 每天回家,老何都要花十几二十分钟找车位。下班越早,“车位”越好。 “一般一条街、转两圈能碰上,习惯了。 万一哪天运气好正巧赶上个空位,反倒不适应。” 老何不是个投机主义者,但假如真的碰巧遇到了眼前的停车位,他会迅速把车停进去,因为根本没时间多想,其他人也时刻在盯着。 老何描绘过一幕魔幻的场景:“下班回家,路口停满了车,不知道的人会跟着前车停下,他们以为在等红灯。” 顺利停车是件值得回味的事,老何甚至上楼到了家都还在窃喜 3.起得比鸡早 停在路边最大的风险就是被贴条。 “我每天早上五点就醒了,挪车上班,跟鸡一个时间起。” 为了躲避贴条,附近的有车一族每天交警打游击。 在交警上班前开走,在交警下班后回头,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,于是,一早一晚成了这里景象最繁华的时段。 可即便如此你还是得把时间算得尽可能精准,稍晚一点,无主之地就可能拱手让人 不是危言耸听,北京五环外的停车生态就是如此激烈。 路边甚至不乏保时捷、玛莎拉蒂等豪车。买得起豪车的人不差钱,“一个月罚款几千块,就当交停车费了”。 “我的车之前就在路边被撞了,右边大灯粉碎,对方逃逸。后来我就尽量停好车中间,安全。” 4.停车位有多紧俏,业主可以把小区停成胡同 小陈家住南城,由于住的是老旧小区,没有地下停车场,加上没有物业,路面上的车位成了风水宝地。 为了占据空位,居民有的用地锁,有的用破旧自行车,占山为王是这里停车的主要手段。 “每次进出都要经过狭窄曲折的通道,两边是一层防护网,路边的三轮车自行车等等擦着车身过,有时候还需要在这种通道里倒车出去,心理很有压力。” 车位有多紧俏,业主可以把小区停成胡同。 “然后进入院子,逢周末的话里面会扎扎实实停三四排车如何找停车位,里面的车只能通过给外侧的车打电话,挪车出去。” 外侧车不一定随时能找到。着急的时候,满小区跟着保安喊人,以为着火了。 5.招人看公司有没有免费停车位 同事住在三里屯,车位费每月1000块,除了回家堵车,还要承受朋友串门时的抱怨——每次去他家都找不到地方停车。 “后来索性约在外面聚,大不了就坐地铁。” 他坦言,来公司上班其实看中的就是免费停车。 “上班的地方有停车位,招聘的时候真的是公司的优势。” 甚至北京的房产商都把“有车位”作为房屋特点挂在网上。 6.一厘米考验 在和平里的老小区,业主每次开车进出都要经受“1cm考验”。 “进出的时候车两边都是1厘米的宽度,让你刚刚好出去,又不至于刮蹭,车技就这样练出来的。” 胡同的结构不是为停车设计的。这里没有固定车位,施行先到先得的停车管理方式。 “我们小区只收费不管理,能停一百辆,却卖二百个车证。” 7.“人行道上不停车不是浪费吗” 为了解决小区的停车难问题,有的物业会私自规划停车位。 将停车位划在人行道上。 或者把一半停车位划在人行道上。 “一群业主追着物业继续划停车位,另一群追着物业打官司:公摊面积怎么算?” 8.望京是个大停车场 小区里停车虽然难,但至少你知道车是要停在小区的,而望京,它本身就是个停车场。 “哇你们好棒,还能把车停小区里!欢迎来望京,参观马路中间停两排车的。还是NB的斜着停。” 车多了,车位没跟上 在老何的回忆中,曾经的北京其实并非如此。“我小时候,车少路宽,没现在这么麻烦。” 据统计,从1978年到2001年,北京市轿车保有量达到100万。这个数字在2003年变为200万。人民日报在今年8月份的文章中指出:目前,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在570万辆左右。 与此同时,城市道路也在快速发展。1994年,北京三环主路建成通车,全线按快速路标准,设计时速80公里。 1999年,东四环路建成并通车。一年以后,北四环的其余路段,西四环,建成通车。 2003年10月底,五环路建成通车,设计时速100公里。 2009年9月12日,北京西六环工程(良乡至寨口段)建成通车。至此,历时11年建设,北京市域内里程最长、连接新城和市域范围最大的六环路全线贯通。 北京市六环城区图 唯一没跟上的,是车位的增速。 1994年,北京市确定居住区配建指标为0.1车位/户,并于1999年提议、2002年发布新的指标修订值为三环以里0.3车位/户、三环以外0.5车位/户。 2015年再次修订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,声明“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.1—1.3倍之间”。 可调查显示只有25%小区配建满足配建要求,监管力度亟待加强。 按照2015年的配建标准,理想的停车位数量应在620万—740万个之间,但事实上停车位数量远远达不到: 历时一年半,北京市交通委在2017年底公布了停车位普查数据。 结果显示,截至2016年底,北京市城镇地区停车位总量382万个,夜间停车需求384万个,供需总量相当;但停车位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,居住车位失衡缺口达129万个。 其中三环内严重缺位区占比达84%,五环内没有车位充足区。 (图片来自新京报) 城建部门并非对此熟视无睹,今年10月,北京晚报就报道了《北京东城6处滞留地变身便民停车场》的新闻: 通过重新梳理拆迁滞留的闲置土地,东城已将南锣鼓巷、青龙街区、宝华里、天坛等6块闲置土地改建成了便民停车场,新增车位1500个左右。明年上半年,由滞留地改建而成的停车场还将增加,有望再添停车位650个左右。这些停车场都向附近居民提供优惠的停车价格,二三百元可包月停车。 诸多老旧停车场也升级为电子停车场或新型立体停车场。 立体停车场不是什么新鲜玩意,1933年的芝加哥就出现过立体停车塔 但和庞大的汽车保有量相比,一切都是杯水车薪。“我们小区的配建比1:10都不到如何找停车位,前两年楼下也说要建立体停车场,3年了,影都没见到。” 除了建设速度跟不上,乱收费的现象也让车主们苦不堪言。 老何曾住在六铺炕周边的小区,那里是北京市电子停车的第一个试点。但多年来,“看人收费”的情况稀松平常。 “之前楼下收费的人认识,交个10几20就完事了。后来经常换人,有一次停了仨小时,张嘴就要收60,我气不过当场就骂起来了,在家门口坑人,蒙谁呢!” 北京的停车问题已足够严峻,但上海的情况更加不乐观。 根据2017年底发布的《2016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》,北京市平均每2.84辆车分享一个车位,车位缺口355万个。 停车需要演技 (北京停车攻略) 煎熬之中,一批北京特色车主诞生了,他们是停车场的影帝,用演技来蹭停蹭费。 去西单逛街,他们会把车停在隔壁KTV的地下车库。等完事儿了就先去KTV里面逛一圈。然后拿停车单找他们的前台盖个章,前台小姐也不知道你是不是他们的顾客,一般都给盖。 “如果问你是哪个房间的,你就说刚出去时候忘了盖章了。” 可这办法不能经常用,“否则服务生会认出你来得。” 如何偷缴停车费?搞一辆法拉利 F40 如果是去工体,记得找一个叫做“**花园”的地方。注意是工人体育馆,不是工人体育场。 “里面都是三层小别墅,院里路边可以停车不花钱,不过门卫会问你是几号楼的。你可以回答公司名,比如学*思,*周刊,*蜂网,*青周刊。” 而最高境界,就是那些“以假乱真”的停车客: 2011年12月,一男子将“大黄蜂”科迈罗停在某商场门口禁止停车区,在车旁放了一个展示牌,很多人误以为是展示车纷纷过来合影。 最后男子带着女伴购物归来,正好有警察前来制止并欲处罚这例违法停车,但车主并不理睬警察的制止,上车扬长而去。 假如实在抹不开面子,还可以勤学苦练,向技术流发展。 对于技术派来说,停车上车都要技巧。 在这个汽车越来越多的国度,任何一个可以停的车位除了靠抢,没点特殊技能还真的停不好。 在洪流中寻得一席之地 有人说跟车有关的北京,有九九八十一难。 为了买车摇了几年号,买了车摇号停车又是一难。 但生活在国际大都市,考验与难题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减少。 生活就是停错车不会受到罚款,但会丧失上路权 骑共享单车不用担心停车,因为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,但又有谁能够解决乱停的单车呢? 老何说,“之前停车难和乱收费就够让人头疼了,如今又出现了共享单车乱停占车位的情况。 现在回家除了找停车位,还得花时间搬自行车。” 如何在北京找到一个停车位? 拼智慧、拼体力、拼早起、拼人脉。 你还可以在精神上找到一个停车位,就像每一次那样,你在拥挤的洪流中,总能寻得一席之地。 #Aha视频# 致力于提供有浓度的、有温度的非虚构短视频内容,做有趣的纪录片。 现实比虚构更精彩。 |
请发表评论